學院黨委書記劉繼泉為2023級新生講授“入學第一課”
金秋九月,碩果飄香。為加強2023級新生思想政治教育,引導新時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,以更好的青春姿態(tài)投入未來大學生活中,9月18日晚上,學院黨委書記劉繼泉在學院體育場,以《成為新時代的“追光青年”》為主題,向2023級新生講授“入學第一課”。學院黨委副書記、執(zhí)行院長宮淑瑰主持“入學第一課”。
黨的二十大,擘畫了新時代發(fā)展的宏偉藍圖。劉繼泉立足新時代發(fā)展和新的歷史方位,緊密結合2023級全體新生的特點、實際,圍繞新時代發(fā)展歷程、鮮明特征、機遇挑戰(zhàn),從“認識新時代”“融入新時代”“奮進新時代”三個方面,為全體2023級新生講授了一堂精彩的思政課。
劉繼泉在授課中指出,大學階段,是人生發(fā)展的重要時期,是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。身處新時代的大學生,生逢其時、欣逢盛世,有著寶貴燦爛的青春年華、無比難得的人生機遇、寬廣精彩的發(fā)展舞臺,只有做到未雨綢繆、把握主動,才能成為人生的主人、發(fā)展的主導、道路的主宰。 在講到站在新的歷史方位認識新時代時,劉繼泉帶領學生們回顧了從1840年鴉片戰(zhàn)爭到中華民族實現由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奇跡,結合新時代所具有的時空性、實踐性、人民性、民族性、世界性五個鮮明特征,讓大家深刻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意義、寶貴經驗、科學內涵,使學生們進一步增強“四個意識”、堅定“四個自信”、做到“兩個維護”,深刻領悟“兩個確立”的決定性意義,引導大學生從自己的理想信念、人生方向、專業(yè)學識、實踐作為等不同方面,去全面的認識新時代,繼而認準形勢、珍惜機遇、成就價值,以成長為“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”為目標,在新時代的征程上貢獻自己的青春、才華與力量。
劉繼泉在授課中指出,新時代開啟新征程,新時代充滿新機遇,新時代呼喚新作為。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,賦予“追光青年”的責任使命,要沿著黨和國家確立的目標,自覺融入到新時代發(fā)展的洪流之中,做到同向而行、同力同行、砥礪前行;要以自覺主動的態(tài)度行動,去融入新時代,在追尋新時代的那束榮耀之光中堅定自信、自覺認同,主動為美好的夢想而奮斗,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;要在奮進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,總結經驗、珍惜成績、振奮信心,把握當前中華民族發(fā)展的最好時期,把握當前擁有的更優(yōu)越的發(fā)展環(huán)境、更廣闊的成長空間,把握當前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、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寶貴機遇,為新時代的輝煌發(fā)展做好充足的準備,同時也要珍惜新時代帶來的新成就、新變革、新挑戰(zhàn),把握新政策、新機遇、新發(fā)展,研判形勢、看準機會、順勢而為。
劉繼泉在授課中強調,作為一名新時代的“追光青年”,要做到朝氣蓬勃、好學上進、剛健自信、胸懷天下、擔當有為,要讓自己成為民族復興偉大進程的見證者和參與者,努力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(yè)的生力軍,保持學習提升的能力、追光前行的姿態(tài)、攻堅克難的勇氣和砥礪奮進的行動,在新時代有所作為、有所成績、有所成就。 劉繼泉指出,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,是人精神上的“鈣”。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,要增強對馬克思主義、共產主義的信仰,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,增強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,只有追尋正確的理想信念,才能夠明確奮斗目標、催生前進動力、提供精神支柱、提高精神境界;成為“追光青年”,奮勇直追的力量離不開榜樣的示范帶動,要在紅色的文化中汲取力量,厚植愛黨愛國情懷,從職業(yè)的發(fā)展中學習榜樣,傳承好“執(zhí)著專注、精益求精、一絲不茍、追求卓越”的工匠精神;要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,樹立起“夢想從學習開始、事業(yè)靠本領成就”的觀念,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,將自己更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專業(yè)知識的學習、專業(yè)技能的實操、社會能力的實踐中去,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(fā)展;作為新時代的青年,在大學階段要立大志、明大德、成大才、擔大任,既要仰望星空,又要腳踏實地,從做人做事、求學進步中制定規(guī)劃,將眼前的“小目標”與未來的“大目標”緊密結合,將個人的“小夢想”與時代的“大夢想”相輔相成,立志做有理想、敢擔當、能吃苦、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,在新時代建功立業(yè),在新征程夢想成真。 劉繼泉在授課最后,殷切期望全體2023級學生,站在新起點,要牢記新使命,擁抱新夢想,奮進新時代,擼起袖子加油干,風雨無阻向前行,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、推動實踐、指導行動,用自己的青春、奮斗與行動,在新時代的征程上綻放絢麗之花、成就精彩人生!
學院黨委委員李進民、馬東、孫強強,及學工處負責人、各二級院系學生科長、2023級新生及輔導員、軍訓教官等一同參加活動。
劉繼泉在授課中指出,大學階段,是人生發(fā)展的重要時期,是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。身處新時代的大學生,生逢其時、欣逢盛世,有著寶貴燦爛的青春年華、無比難得的人生機遇、寬廣精彩的發(fā)展舞臺,只有做到未雨綢繆、把握主動,才能成為人生的主人、發(fā)展的主導、道路的主宰。 在講到站在新的歷史方位認識新時代時,劉繼泉帶領學生們回顧了從1840年鴉片戰(zhàn)爭到中華民族實現由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奇跡,結合新時代所具有的時空性、實踐性、人民性、民族性、世界性五個鮮明特征,讓大家深刻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意義、寶貴經驗、科學內涵,使學生們進一步增強“四個意識”、堅定“四個自信”、做到“兩個維護”,深刻領悟“兩個確立”的決定性意義,引導大學生從自己的理想信念、人生方向、專業(yè)學識、實踐作為等不同方面,去全面的認識新時代,繼而認準形勢、珍惜機遇、成就價值,以成長為“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”為目標,在新時代的征程上貢獻自己的青春、才華與力量。
劉繼泉在授課中指出,新時代開啟新征程,新時代充滿新機遇,新時代呼喚新作為。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,賦予“追光青年”的責任使命,要沿著黨和國家確立的目標,自覺融入到新時代發(fā)展的洪流之中,做到同向而行、同力同行、砥礪前行;要以自覺主動的態(tài)度行動,去融入新時代,在追尋新時代的那束榮耀之光中堅定自信、自覺認同,主動為美好的夢想而奮斗,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;要在奮進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,總結經驗、珍惜成績、振奮信心,把握當前中華民族發(fā)展的最好時期,把握當前擁有的更優(yōu)越的發(fā)展環(huán)境、更廣闊的成長空間,把握當前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、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寶貴機遇,為新時代的輝煌發(fā)展做好充足的準備,同時也要珍惜新時代帶來的新成就、新變革、新挑戰(zhàn),把握新政策、新機遇、新發(fā)展,研判形勢、看準機會、順勢而為。
劉繼泉在授課中強調,作為一名新時代的“追光青年”,要做到朝氣蓬勃、好學上進、剛健自信、胸懷天下、擔當有為,要讓自己成為民族復興偉大進程的見證者和參與者,努力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(yè)的生力軍,保持學習提升的能力、追光前行的姿態(tài)、攻堅克難的勇氣和砥礪奮進的行動,在新時代有所作為、有所成績、有所成就。 劉繼泉指出,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,是人精神上的“鈣”。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,要增強對馬克思主義、共產主義的信仰,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,增強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,只有追尋正確的理想信念,才能夠明確奮斗目標、催生前進動力、提供精神支柱、提高精神境界;成為“追光青年”,奮勇直追的力量離不開榜樣的示范帶動,要在紅色的文化中汲取力量,厚植愛黨愛國情懷,從職業(yè)的發(fā)展中學習榜樣,傳承好“執(zhí)著專注、精益求精、一絲不茍、追求卓越”的工匠精神;要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,樹立起“夢想從學習開始、事業(yè)靠本領成就”的觀念,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,將自己更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專業(yè)知識的學習、專業(yè)技能的實操、社會能力的實踐中去,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(fā)展;作為新時代的青年,在大學階段要立大志、明大德、成大才、擔大任,既要仰望星空,又要腳踏實地,從做人做事、求學進步中制定規(guī)劃,將眼前的“小目標”與未來的“大目標”緊密結合,將個人的“小夢想”與時代的“大夢想”相輔相成,立志做有理想、敢擔當、能吃苦、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,在新時代建功立業(yè),在新征程夢想成真。 劉繼泉在授課最后,殷切期望全體2023級學生,站在新起點,要牢記新使命,擁抱新夢想,奮進新時代,擼起袖子加油干,風雨無阻向前行,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、推動實踐、指導行動,用自己的青春、奮斗與行動,在新時代的征程上綻放絢麗之花、成就精彩人生!
學院黨委委員李進民、馬東、孫強強,及學工處負責人、各二級院系學生科長、2023級新生及輔導員、軍訓教官等一同參加活動。
圖集推薦 更多...
視頻推薦 更多...
-
辛丑,立冬,初雪,和你。 -
德州科技職業(yè)學院醫(yī)學護理學院舉行2022年護士節(jié)授帽儀式 -
“匠心筑夢,職教領航” 德州科技職業(yè)學院專題片 -
學校舉辦一站式學生社區(qū)違禁品警示展
熱點排行 更多...
-
學院2019年單獨招生、綜合評價招生考試圓滿結束
0 16297
-
山東教育衛(wèi)視:山東2019年高職(??疲﹩为氄猩途C合評價招生考試開考
0 16084
-
禹城市副市長、公安局局長李壯志來學院指導安全工作(圖文)
0 15919
-
學院黨委召開主校區(qū)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思政課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
0 15674
-
學院召開疫情防控培訓會
0 1564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