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記得當年剛步入校園時
友情來得悄無聲息
離別時,友情又走得不留痕跡
不知何時我們成了
彼此生命中的過客
曾經朝夕相處的人
一旦離開了宿舍這個小房間后
相互之間都開始慢慢變得陌生
……
我們總能聽到這樣一個說法:大學的室友關系很微妙。
進入大學,我們絕大部分時間接觸到的,都是與我們朝夕相處的舍友。同在一個屋檐下,你和舍友是否是“最熟悉的陌生人”的狀態(tài)?
一旦離開校園,你們的寢室聊天群還依舊活躍嗎?
01
難以忘懷的回憶
畢業(yè)后,你最懷念大學時代的什么?
已經走出校園,進入工作崗位一年的打工人小羊對此有話可說。
“我懷念下課后和舍友一起去操場跑步,跑完去東門小吃街買烤串的時刻,懷念周內一起迷迷糊糊起床趕早八,周末一起出門去商場逛街聚餐的日子。”
回憶起自己的大學時光,小羊一大半的記憶中都有著大學舍友的身影。大學四年,小羊很幸運自己擁有了與自己能夠同頻共振的舍友。
“我們六個來自不同的城市,成長經歷不同,專業(yè)也不同,卻有著說不盡的共同話題,夜聊說不夠,白天還要在宿舍群聊里99+。”
不同專業(yè)課上老師的搞笑金句,走在校園里的奇妙發(fā)現(xiàn),不知道哪兒打聽來的八卦趣聞,都得發(fā)宿舍群里通知全員。
那段珍貴卻又短暫的時光,小羊很感謝身邊的人,是舍友,更是好朋友。
可是,畢業(yè)后,仿佛有什么東西在無形之中發(fā)生了改變。大家各奔東西,各自開啟了全新的生活。有人考研成功,繼續(xù)在校園中學習深造;也有人開始工作,為社會事業(yè)貢獻力量。
寢室六人沿著各自的生活軌跡越走越遠,曾經活躍的宿舍群從某一刻起被其他消息擠壓,慢慢沉底,再也沒冒出過小紅點……
02
奔赴不同的人生
“畢業(yè)即分手”不只在戀人之間,也存在于舍友之間。
其實,不單僅僅是畢業(yè)這種特殊情況,想想在寒暑假,你會和舍友保持聯(lián)系嗎?
小藝認為自己是個很慢熱的人,剛進入大學,要與三個陌生人組成一個穩(wěn)定的舍友關系,這讓當時的她緊張擔憂。
"可是經過這一年的相處,我發(fā)現(xiàn)大家都很友善,我們很快就成為了朋友。”
上下課的并肩同行,飯搭子的默契十足,一個寢室?guī)缀跛愕蒙闲斡安浑x。
可是,讓小藝感到奇怪的是,一到假期似乎熱情的舍友變得冷淡了。
放假回家,小藝喜歡把一些照片發(fā)宿舍群里,給舍友們分享自己家鄉(xiāng)特別的節(jié)日風俗和特產美食,但是常常都無后續(xù)回音,或者只出現(xiàn)零星幾條冒泡。
假期中的舍友們,是習慣“已讀不回”嗎?
回到校園,寢室深夜談心也曾提到這個話題。小藝得知,其實舍友們都看到了她的分享,只是由于種種原因忘記回話了。
“離開學校的舍友們,都有各自的生活啊。”
03
舍友的相處之道
在“人生地不熟”的新環(huán)境,當曾經習以為常的依靠都不在身邊,我們獨自面對未知時,寢室舍友自覺成為我們大學生活中出現(xiàn)頻次最高的人,舍友關系顯得尤為重要。
進入大學的軒子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,但他對于如何處理寢室關系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。
“與其說是一起生活的朋友關系,不如說是合租的關系。”
軒子認為假期離開學校,和舍友沒有聯(lián)系是件極其正常的事情,沒有什么好感慨的。
大家有著各不相同的成長環(huán)境,擁有多年見證彼此成長的朋友,在自己的舒適圈里享受著假期,沒有必要在休息階段還要勉強建立聯(lián)系。
“把舍友看作合租的伙伴,反而大家可以更好地居住在‘同一屋檐下’。”
每個人都不能是孤島,尤其是在大學校園里,我們不可避免地需要與人接觸,和人交流,與舍友的相處還是需要保持和睦,我們保存不一的生活方式和意見看法,同時也要學會接納不同,彼此尊重理解。
遠親不如近鄰,遠方的朋友不如當下的舍友。我們需要與舍友好好相處,共同生活,舍友變朋友固然是樂見其成的好事,但不可強求。
學會與對方的私密生活保持距離,過好自己的生活便已足夠。
來自天南海北,性格各異的我們相聚于一個寢室,朝夕相處度過幾年的時光,避免不了矛盾、沖突,當然也會有喜悅和溫暖。
大學是我們踏入社會的必經之路,處理好人際關系,是人生中需要學習的必修課。條條絲線交織方而結網,座座孤島相系方成陸地,我們每個人都身處其中。
舍友相處之道其實并不困難,彼此尊重、相互理解,便能春風滿地、和睦溫情。
德州科技職業(yè)學院主校區(qū)團委